美國經濟學家薩繆尓森說,市場既沒有心臟也沒有大腦,既沒有理智也沒有良心。但是,政府和企業不能沒有心臟、沒有大腦、沒有理智、沒有良心。 ——我的讀書筆記
改革開放30年,安徽茶業經濟和全國一樣,是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年代;仡欉^去,審視今天,如何去創造未來?
從“講真話,做實事” 說起
近讀于幼軍先生社會主義五百年〖第三卷〗【社會主義在中國(1919-1965)】,這是我青少年時代的中國歷史,其可讀性和感染力,叫我一氣讀完。讀史給人聰明和智慧。
如果有人問我,你50年的茶旅春秋有什么感悟,我的回答只有6個字,講真話,做實事 (當然也無奈地講過假話,做過‘虛事’) 。
在座的政府官員、行業領袖、茶界朋友們,這些年你說了多少真話,做了多少實事?又無知、無恥和無奈地說了多少假話,做了多少無效的‘虛事’?這假話和‘虛事’給茶業經濟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?
回顧過去,我們茶人必須對此做出坦誠的回答。在這里我建議大家去讀一讀于先生的書,上了年紀的人,更不應忘記那一段不能忘記的歷史。
穩步推進安徽茶業經濟
現在許多人認為,不瘋狂就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,我看這是謊言。有學者說,真正偉大的事業應該是穩步推進的、誠實的、地道的,也是可行的。
現在有一個時髦的口號,叫跨越式發展。在我看來,跨越式發展作為個案,在特定時空是可能實現的。作為普遍規律卻是荒謬的。
回顧徽州茶商600年,我們看到的只是它最后輝煌的歲月和古徽州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積淀。我們很少知道故人600年之路是怎樣走過來的。
今天安徽的茶葉企業,歷史長的20年,短的才3-5年。則是較公認的知名茶葉企業,在我看來,都還沒有說業績論成功的資格。
我提議50-100年后,讓后人去評判今日“新徽商”的輝煌。有責任感的企業家,不要被某些瘋狂的言行,模糊了自己事業的方向。
誠實、地道的推進茶葉企業和縣域茶業經濟發展,必須注意可行性,才有可能達到事業的有效性。一個優秀企業文化的形成,少則20年-30年,也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。
當代中國的社會環境(政治、經濟、文化)下,茶業經濟的增長速度,今非昔比。未來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控制在5% -10%可能是適度的,優秀的企業也可能突破10% 。
關于茶葉企業和縣域茶業經濟
回顧30年歷史,安徽茶業經濟發展速度,與某些兄弟省相比是慢了些,但并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悲觀。我們應該向先進學習,更應該研究自己發展的“瓶頸”。
制約安徽茶葉經濟發展的“瓶頸”是什么?竊以為,一是缺少企業家資源,二是不善于市場營銷。這并不是說茶園生產、茶葉加工沒問題。
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主席視察舒茶,說以后山坡上要多多開辟茶園。1970年浙江人借“.九一六” 發力,推進全國茶園大發展。近些年國家領導人先后給安徽推出6款國禮茶 ,我們做了些什么?
以上是從全省說的。至于中觀的縣域茶業經濟管理和微觀的茶葉企業經營管理,必須一縣一議,一企一議。一縣一策,一企一策,沒有統一的“處方”。
最近我發現某些茶葉生產商,由于缺乏品牌意識和市場營銷能力,被經銷商“綁架”了。企業沒有產品定價權,價格戰消耗了企業財力,潛在危機已經顯露。
市場經濟,優勝劣汰。商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無形戰爭。細觀中國這些年的大市場,你就能略知一二。
茶葉企業是茶業經濟體的“細胞”,它的生命力是茶業經濟健康成長的內在要素。處于“亞健康”狀態的茶葉企業,應引起政府、行業領袖、專家學者們的關注。
2011.10.25. 定稿